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王宇燕在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动员部署会上的主持讲话.docx简介:
在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动员部署会上的主持讲话王宇燕同志们:这次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动员部署会,是经省委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去年,中组部在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今年的全国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对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又作了专项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组部的有关要求,去年8月,全省组织系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谋划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及早准备,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深入调研摸底,在把握总体方向、制定相关政策、指导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的地区结合开展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已经形成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基础条件。今年初,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力争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零收入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刘宁副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资金整合、产业扶持、政策支撑等具体办法和举措,科学构建了省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我们启动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做了充分的准备。金海、建华副省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5月15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和《青海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设立方案》,同意适时召开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动员部署会。今天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刚才,刘宁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全省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讲话从发展历程、时代使命、执政考验三个维度,深刻阐释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三年全覆盖、五年上台阶两步走的目标任务,突出强调要坚持先易后难、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参考七种模式,找准发展路子,明确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完善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协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如期实现破零目标。刘宁副书记的讲话既全面贯彻中央要求,又紧密结合青海实际,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都很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实施破零工程的行动指南。金海副省长立足全省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对加强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整体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就整合涉农、涉贫资金投向作出了具体安排,对于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探索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华副省长从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坚持基金市场化运行、注重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我们精准高效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发挥好金融杠杆撬动作用,实现财政资金倍数效应指明了工作方向。三位领导的讲话,为我们实施破零工程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路径。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全面抓好落实。海西州、海东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海西州先行一步,自我加压,工作走在了前面,制定了一年清零、两年提质、三年做强的工作目标;海东市行政村基数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但也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已经因地制宜行动起来;其他各市州也都启动了相关工作。由此可见,大家的高度重视和务实工作,充分表明了态度,体现了担当,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实现破零目标,完成破零任务的信心。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第一,党委政府要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我省是多民族聚居的欠发达省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空壳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0%左右,不把这些硬骨头啃下来,势必影响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影响全省脱贫攻坚的质量成效,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基础。前不久,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向广大干部发出了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动员令、集结号。大事看担当,难事见水平。能否实施好破零工程,如期实现破零目标,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执政水平、担当精神的一次重要考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我省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给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了难得机遇。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握形势,正视困难,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全力打赢村集体经济破零这场硬仗。当前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坚持调研先行,摸清底数建台账。市县两级破零工程领导小组要从成员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乡镇、村社,全面分析研判本地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在精准上下功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8页,其中可免费阅读8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无值守,支持微信)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